正文

有医说医|这家医院,数十年守护百姓五官健康

2022年12月09日 16:55:0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网上海12月9日电(记者 袁全)“五官我守护,世界你感受”。在上海,有这样一家医院,建院七十载,它始终致力于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五官专科医疗服务,它就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作为国家卫健委委属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如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实现打造五官疾病亚洲医学中心的目标?“我们将始终秉持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的理念,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守护人民群众五官健康。”在2022“有医说医”——对话顶尖医院院长全媒体大型访谈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如是说。

  以科研为擎 “领跑”专科医疗服务

  “为群众服务,医疗是根本、是魂。老百姓选择医院,看的是医院能不能把病治好。”周行涛强调,医院发展最重要的是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此,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各个学科的医疗质量。

  连续13年,医院的耳鼻喉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眼科始终位居前三。

  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近年来,医院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造福患者:2019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鼻咽切除术的四型分型,为内镜鼻咽切除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2021年以来,医院眼科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合作,使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通过“HELP”基因疗法得到根治;2022年,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合作首创圆锥角膜交联眼药水“纳米钥匙”,新材料的面世,让圆锥角膜治疗有了新突破……

  “要搞学科建设,首先要培养人才、搭好平台。”周行涛介绍,医院通过“引育结合”提升人才竞争力,近五年来每年都有青年医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与此同时,医院着力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并于2019年成立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加快推动临床研究,不断促进成果转化。

  此外,作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体现,2020年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陆续推出专病中心建设,以特定疾病为中心,建立全诊疗链式服务模式。目前,已成立44个专病诊疗中心。

  周行涛认为,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紧紧围绕患者需求,以患者问题解决为导向,做好医疗服务。“有人认为学科建设只要做好科研就可以了,但在我看来,科研是引擎,学科建设得好不好,关键看治病治得好不好、精不精,最后是以患者的感受说了算。”

  各院区均质互联 让患者省心、放心

  历经70年发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汾阳路83号为起点,如今已经扩展到三个院区,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发展格局,除了汾阳院区以外,还有位于徐汇区的宝庆院区,以及位于闵行区的浦江院区。

  周行涛介绍,在功能定位上,汾阳院区和浦江院区为综合性院区,其中浦江院区面积最大,是外地患者就医首选;宝庆院区主要布局视光学中心和口腔科,视光学中心重点服务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老花患者。他进一步透露,医院新建的耀华路浦东院区也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浦东院区将以日间诊疗、日间手术为特色。

  尽管分工略有差异,但眼耳鼻喉科医院始终秉持一体化的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均质化的医疗服务。“就拿手术来说,我们的手术是所有院区统一排班的,我自己也会根据排班,每周在不同的院区做近视眼手术。”周行涛表示,只有做到患者在不同院区能享受到一样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能真正做到让患者省心、放心。

  “改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是非常重要的抓手。”近年来,眼耳鼻喉科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积极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首创“取药码”,患者线上登录开好药后,在无接触取药专窗一扫就走,解决药品配送难点;开通“院长在线365”,为就诊有困难的患者提供病情咨询、专家对接等定制服务……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均每日接诊量1000人次,单科接诊量、处方量、互联网复诊占比为全市第一。

  在此基础上,医院积极推广电子病历,努力实现不同院区间患者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现在患者在某一个院区就诊,前期检查却是在另一个院区做的,但只要在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过,一刷卡医生就能看到患者的就诊记录、角膜地形图等全部信息。”

  科普先行 守护健康立足于“防”

  “在五官科医院,服务患者不止在医院内,更在医院外。”

  在院内,眼耳鼻喉科医院为患者提供“一条龙”式的闭环服务。针对独自来院行动不便的患者,医院为其建立“爱心卡”,提供在院全程陪同就诊服务;针对出院患者,医院提供首次复诊预约,消除患者对复诊挂号的担忧,并通过电话回访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尽可能地为患者答疑解惑。

  在院外,志愿服务和公益文化是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鲜亮名片。每年的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世界青光眼周、全国爱鼻日等活动期间,医院都会组织大型健康咨询活动和专题科普讲座,传播健康理念,引导民众走出疾病误区,科学就医。对于困难家庭,医院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先后成立了“耳聪目明,健康‘童’行”“星星之光”“光明之路2.0”“守护‘瞳’心”等多个慈善基金项目,定向救助家庭困难的专病患者。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周行涛倡导眼健康的维护始终要坚持“防”大于“治”,“专业知识要‘走’出医院的围墙,科普就是最好的‘眼药水’。”

  近年来,周行涛牵头建立了“学校-医院-社区+眼视光一体化”近视防控与科普体系,与试点学校探讨近视防控环境建设与干预方案,为学生建立屈光档案数据信息平台;创立了“近视小飞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沪上中小学生视力筛查40万人次,为贫困学生提供配镜补助5500人次;带领团队发表科普文章280余篇、担任5部科普书籍主编、1部科普书籍副主编、运营4个科普公众号(视频号)……

  今年8月,周行涛被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2022 年“最美医生”称号。作为眼健康科普和志愿服务的积极践行者,周行涛每天都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眼健康的科普工作。“对我来说,科普就像坚持每天跑步一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更多医生加入科普的队伍,因为这是利他利国的事业,是一项光明的事业。”

  2022“有医说医”对话顶尖医院院长全媒体大型访谈由上海市卫健委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起举办,中国太平洋保险及太平洋健康险全程支持。该访谈旨在通过与院长们的精彩对话,讲好“医院故事”“医生故事”,搭建专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参与采写:李嘉铭)

  监制:姜微

  策划:杨金志、季蕾

  统筹:姚玉洁、仇逸、周琳

  记者:龚雯、袁全

  协调:蒋宏良、洪逸飞、刘一鸣

  视频:查伟诚、肖劲涛、衣睿童、张烨成

  文案:邓侃、杨子华

  海报:杜梁楠

  新华社上海分社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联合出品

  全程支持: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及太平洋健康险公司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