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势能变动能 长三角铆足干劲抓开局
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题:一体化势能变动能 长三角铆足干劲抓开局
新华社记者
立足“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年以来铆足干劲抓开局,努力把中央决策部署变成“施工图”和“实景画”。今年长三角将争取更靓的成绩单,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基建到科创 关键词里看发展
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点到长三角。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小洋山北侧开发……三省一市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奔跑,“世界级港口群”江海奔涌。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总部位于上海的涂料企业亚士创能,把一个大型生产基地放在安徽滁州。“除交通方便,我们还借助金融机构的‘长三贷’模式,把上海的项目融资用在滁州防水材料工厂建设上,充分享受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军表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三省一市携手耕种的这些一体化“试验田”,通过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例,其挂牌3年多来推进了10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600亿元。
今年1月初,位于上海青浦的西岑科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东片区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西片区为西岑科创园区,总投资规模约为500亿元。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桂恩亮说,西岑科创中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关键节点。未来,该项目将在双碳智慧实践、科创产业集聚、新江南小镇示范三方面体现标杆性。
锚定增长目标 新产业里看动能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以上,江苏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浙江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以上,安徽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三省一市根据外部环境和现实条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增长目标。
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整体向好,新动能的培育十分重要。面向2023年,三省一市都加大了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
在浙江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荣耀半导体材料(嘉善)有限公司里,经过注塑、清洗等各个环节,各类尺寸的晶圆包装盒相继走下生产线。2022年10月,荣耀半导体在嘉善经开区投产试运行,如今荣耀半导体已经成为嘉善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的上游企业。
包括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格科微电子在内,目前嘉善经开区已累计吸引半导体产业相关投资超100亿元。嘉善经开区招商服务局局长李炜骏表示,不少产业链的上下游项目在前期洽谈时就要求厂房选址一定要离龙头企业近,“链主型”项目“自带流量”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近年来,城市用电量逐年增加,对能源供给方式和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新思科技中国区董事长葛群表示,上海有条件打造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新支柱。
总部位于上海的储能企业纬景储能,主打产品为锌铁液流电池。近日,纬景储能位于江苏盐城的智能制造工厂正式启用。“储能电池可用于风光发电、产业园区等多个场景,伴随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带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纬景储能政策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谷雨认为。
落实惠企政策 大项目里看信心
今年1月初,国轩高科电池回收、易昌旺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等5个新能源项目在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总投资达17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0亿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稳固的“续航”支撑。
产业链不断强健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今年一季度,合肥市预计开工省级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近920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合肥多个重点产业有望跨上新台阶,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力争超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超3000亿元。
当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一些困难。提振市场信心,三省一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
上海市提出,今年将实施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不断稳定外商发展预期和投资信心。安徽省提出,今年将继续对标一流持续推出创优营商环境举措,做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
“我们的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汇集了全市50万市场主体数据,可一键生成预兑付企业名单和资金规模。”安徽省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翁明介绍,目前该市已上线的“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占比超过50%。
浙江省长兴县近年来吸引了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车等重量级项目,这背后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试点方案,长兴成为首个县域试点单位。长兴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雪峰说,除了企业服务打破“楚河汉界”,社保医保跨省转移接续等民生事务的“互联互通”,都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增强了各方的发展信心。(记者何欣荣、李平、马姝瑞、杨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