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俗“老味道”撬动文旅“新亮点”

2023年02月05日 09:30:33 来源: 解放日报

    昨天,“兔年开新·闹元宵”2023年北虹桥文化节暨非遗集市活动在江桥老街拉开帷幕。猜灯谜、品汤圆、制作兔子花灯等传统节目吸引中外居民参加。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大街小巷的兔子花灯,仪式感满满的古风“走三桥”,热闹红火的非遗集市……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沪郊朱泾镇上特色民俗、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品年俗、看表演,欢欢喜喜闹元宵。

    过元宵结伴“走三桥”

    在国家4A级景区东林寺前,一对对身着汉服的母女手持各色花灯依次走过“福”“禄”“寿”三座桥,引来了众多市民的围观与跟随。

    “上桥走走,万病无有,是妈妈告诉我的。”刚和母亲一道走完全程的9岁女孩范心被记者问及是否知晓“走三桥”的寓意时,脱口而出。

    “儿时过元宵,总是蹦蹦跳跳跟着奶奶妈妈‘走三桥’,长大成家后,就难得跟着老一辈走了。这几年,镇上一些‘老底子’的民俗活动热了起来,也让我们重拾起了那份温暖的回忆。”朱泾市民陈女士说,这次自己特地提前给孩子和自己都置办了一套复古行头,还有元宵必备的兔子灯,希望承载着美好乡愁的旧俗能代代传承下去。

    这份节日里的仪式感,也吸引了许多正巧来朱泾游玩的游客。“一开始以为这里在拍戏,看了会儿热闹,走近一问原来是有这么一个风俗,正好撞上,怎么也得跟着沾沾喜气。”从市区来东林寺祈福的王女士,不仅跟着大部队走完了“三桥”,还头一回体验了湖畔放河灯,她情不自禁地感叹,“都说过完元宵才是年,这里的年味真是呱呱叫。”

    据悉,“走三桥”是吴地旧俗,清代道光年间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节令风俗的《清嘉录》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

    朱泾地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水渠纵横,“走三桥”之俗延续至今。东林寺景区内的三座桥名称寄寓吉祥、富贵、长寿,犹如“福禄寿”三星一般护佑人生。在元宵佳节里,许多朱泾市民会选择来这三座桥上走一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与顺遂。

    朱泾花灯会有千年历史

    到古镇朱泾过元宵,还能怎么闹?自然少不了花灯这个主角。作为当地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泾花灯会已有千年历史。古时朱溪,元宵之夜,家家门口花灯高悬,乡里乡亲成群结队上街赏灯,串户游灯。“悬灯”“赏灯”“送灯”“出灯”“抢灯”等一系列活动从年初一开始,在元宵之夜达到高潮。热闹的年俗遍布城乡村居大小角落,沿袭至今。近年来,汇集非遗大展、生肖文化、风情演艺、特色文创、乡土美食等为一体的系列元宵活动,更是让朱泾的民间民俗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近期,朱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农分中心就举办了这样一场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遗集市。本土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爱好者集聚现场,各路展位前人流如织。市民不仅可以一起包汤圆、猜灯谜、扎花灯,还能参与投壶、扔沙包等传统民俗游戏,玩累了还能歇下来边吃汤圆边观赏会儿折子戏,或是体验邵氏推拿传承人带来的中医诊疗服务。

    “这一系列闹元宵活动,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方文化血脉与故土乡情得以重温的最佳机会。”朱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朱泾镇坚持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非遗传承人培育为纽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延、丰富内涵,希望通过民俗“老味道”撬动更多旅游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助力打造朱泾节庆文化“新热点”和文旅品牌“新亮点”。(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殷洁如)

    原标题:

    民俗“老味道”撬动文旅“新亮点”

    朱泾镇民间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吸引市民游客欢欢喜喜闹元宵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