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医院“大能量” 上海医联体赋能“家门口”健康

2023年02月08日 09:22:18 来源: 新华网

  “今天感觉怎么样,还有痰吗?”“好多了,谢谢医生,我是不是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呀?”7日上午,面对前来查房的医生,77岁的王老伯在回答完医生的问题后,又拉着医生聊了几句。前不久,王老伯感染了新冠病毒,依托社区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他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如今正在家门口的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

  魏百川是王老伯在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期间的主治医生,他曾参加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专家组织的新冠病毒感染社区医疗救治培训。

  “针对王老伯的病情,我们给予了氧疗、抗凝治疗、应用适量糖皮质激素改善患者症状,并加强营养支持等。”魏百川说,这次社区医生能有效应对新冠救治与防重症,不仅在于中心配置了呼吸机、新冠口服药等,更在于大专家的指导。比如,此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也来过,指导带领大家为患者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改善血氧饱和度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在病房,在门诊也有大医院的专家前来指导。每两周的周四,是中山医院康复科医师刘光华来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日子。

  “本轮新冠感染高峰虽已过去,但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仍存有肺炎、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对后续康复和体能提升等的问诊需求较大。”刘光华说,他虽然不直接为患者问诊开方,但会坐在门诊医生旁边,对一些复杂的康复需求或诊疗方案进行指导和优化。

  据悉,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3年起与中山医院建立了共建关系,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整合,2022年两家单位均入选上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批试点单位。

  “我们一方面派医生下沉社区提供教学指导,鼓励中心医师开展科研协作;另一方面根据社区实际需求强化技术创新,比如试点房颤智能医疗决策辅助系统,自上线以来已为社区200多位房颤患者提供了相应医疗服务。”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潘志刚说。

  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易春涛表示,经此一“疫”,社区医生无论是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方面,还是在新冠疫情的应对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走访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疾病康复门诊一周的就诊量近百人次。在门诊间里,一名主治医师、一名康复治疗师、一名药剂师、一名护士正联合为一位七旬老伯进行多学科门诊。“没想到有这么多医护人员围着我转,有些医生我也很熟悉,他们对我都很照顾。”王老伯说。

  给王老伯看完后,全科主治医生吴鹏亮又赶忙拨通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陆健的视频电话,对一位八旬阿婆的CT影像进行远程会诊。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生吴鹏亮正通过视频电话连线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对患者的CT影像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记者袁全摄)

  吴鹏亮介绍,羊阿婆去年12月份“阳康”后反复咳嗽咳痰,胸部CT提示肺部少许磨玻璃片状影,左上肺有6毫米结节。经由陆健医生线上会诊综合分析,羊阿婆的肺部结节影像是胸肋软骨发育异常导致肺外压迫所形成,这让原本一听到肺结节就担心得不得了的羊阿婆安心不少。

  “此次新冠疫情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协作进一步加强,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让医联体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时更加顺畅、高效。”吴鹏亮说。(记者龚雯、袁全)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