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牛英利:加快推动教研工作和产业需求接轨

2023年05月04日 12:41:43 来源: 新华网

  “我国科研工作要取得更大成就,应当加快推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研工作和产业接轨,和社会需求接轨。”日前,由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多尺度仿真技术与国产软件应用大会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得到了上海市物理学会凝聚态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鸿之微联合实验室等学术机构的支持。会议期间,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牛英利表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高校应当加速孵化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教研生态,大规模培养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图为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牛英利接受采访。(主办方供图)

  新华网:能否介绍下您的研究方向?

  牛英利:我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分子材料发光效率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发展。有机发光材料在新型显示与照明、化学传感、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有机材料尤其新型有机发光分子具有柔性和扭曲结构,存在强烈电子-振动耦合和电子相关效应,对理论研究与材料设计提出了重要挑战。

  我们基于热振动关联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激发态各种跃迁过程的多模耦合理论,突破沿用40年的提升模式和位移谐振子近似,结合不同层次电子结构计算,开发了一套从第一性原理定量预测单分子、溶液到固相有机发光效率和光谱,以及载流子迁移率的计算程序包――MOMAP,揭示发光过程内在机理,能够对分子材料设计与优化给出基本的指导原则。

  这种理论方法和程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商业用户达100余家,包括一些国内外知名公司和海外十多个科研小组。项目组程序具有普适性,被用户应用于有机光催化、生物成像、环境检测等领域。

  新华网:如何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牛英利: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和高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我认为,高校应当加快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接轨,大规模培养具有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教研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有所深入和思考,才能提出比较有质量和深度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想种子库”,引导学生推演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在研究探索中生长成自己的“知识树”,孵化优秀的创新实践作品,从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其次,我认为培养高校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十分重要。我们学校创新教研手段,开发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课题讨论与研究平台。学生可以采用“云写作”、“云开发”、“云记录”工具参与科研工作,做到学过留痕,示范共鸣,形成“学研产”反馈过程,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新华网:国产工业软件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牛英利:国外工业软件进入市场时间较早,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和迭代,国外软件的生态更完整,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精密。从市场份额上看,国外科研软件和工业软件的占比仍然较大。

  首先,国产软件面临的是完善产业生态的挑战。国产工业软件应当加快培育生态和产业率,增加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平台支持,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其次,是国产软件面临人才缺口的挑战。工业软件本质是工业的结晶,而不仅仅是IT的产物,国内还比较缺乏开发工业软件的复合型人才。当前行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工业人才不懂IT,IT人才不懂工业。应当加快这方面复合人才的培养。

  从市场层面看,国内工业企业也要加大在研发设计方面的投入,重视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

  新华网:高校如何助力国产工业软件更好发展?

  牛英利:从高校教研的角度看,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助力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发展工业软件,需要的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生培养方面,高校可以对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课程进行协调与整合,使学生理解课程间的关联,日常教研中建立和多门课程相关的大作业。我们鼓励更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作业环节引入软件开发规范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阶段,就能培养发展工业软件的潜在人才。专业人才懂计算机,计算机人才懂其他学科,在教育层面形成广大的人才库。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内工业软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待提升。我认为国内工业软件可以向高校主动进行拓展,一方面增加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共同开发课程,产教结合一起培养创新型软件人才。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71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