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上海向未来,等你一起来——写在2023“青年50人论坛”之际
新华网上海5月19日电(记者 何欣荣、黄安琪)纯电驱动的“空中的士” ,用于新药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可“手眼协同”的自适应机器人……
这不是纸面构想,而是发生在上海的真真切切的创业场景。让人“脑洞大开”的背后,是一个个激情澎湃、向新而行的青年才俊。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助力上海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热土,以“未来产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于5月20日在上海中心大厦如期召开。可以期待,更多“有趣的灵魂”将在上海相遇,更多创新的“种子”将在这里发芽。
上海欢迎青年
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举行新闻通气会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於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於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100多年前,《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作为《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创刊地就在上海。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最重要的力量来自青年。欢迎青年、拥抱青年、成就青年,对上海来说,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
30多年前,一批年轻人以特有的激情和气魄,投身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他们有一个历史性称呼——“浦东800壮士”。这群先行者掀开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时至今日,正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科创中心的上海,愈发需要更多有为青年。一项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上海全市人才总量增加了99万人。
没有青年就没有未来!为了向社会清晰传递上海渴求各类人才的强烈信号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鲜明导向,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2019年应运而生,搭建了一个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你们负责‘茁壮成长’”,成为论坛举办的一个注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近悦远来,已经办到第四届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正在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今年的论坛除了持续发布“上海创新创业年度十大案例”,还将首次揭晓“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创业先锋十强”,启动“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发布“上海创新创业数字地图”1.0版。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上海要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培养力度,引领更多青年才俊在上海大显身手、脱颖而出。
年年举办,初心如一;点点星光,汇聚成炬。
青年逐梦上海
御风未来创业时绘制的飞行器设计图
想象一下,一架纯电驱动的飞行器,不需要跑道就能腾空而起;单次航程超过200公里,能从繁华的上海市中心轻松飞到休闲惬意的阳澄湖畔……
这样的酷场景,当80后青年、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还在中国商飞工作时,头脑里就盘旋过很多次。即使今天他和团队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得再远,也不会忘记8年前在浦东周浦的民宅内写的第一行飞控代码、摔的第一架无人机样机——因为没钱开模,这架样机的机翼是用木头做的。
8年来,从上海到广东中山再回到上海,从工业级无人机到电动载人飞行器,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到拿到1.5亿元融资,谢陵的梦想一直没有变:做一架自主研发飞控系统“大脑”的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这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就像特斯拉改变了汽车一样,未来空中交通有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谢陵说。依托张江的设计研发中心和金山的总装试制工厂,御风未来的2吨级大型垂直起降飞行器M1已经下线,正在积极推进适航审定工作。
像谢陵这样的故事,在上海还有很多。
专注一站式科学服务和国产科学仪器的泰坦科技、用数字技术打造文化出海IP的米哈游、在“一带一路”沿线“追风逐日”的寰泰能源……仅仅在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的舞台上,就诞生了大批单项冠军和科创板上市公司。
统计显示,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同比增长10%;科创板上市企业达81家,募资金额全国第一。这些数字背后,很多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结晶。
和双创青年们交流,他们选择上海的理由有很多:良好的营商环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便利的融资条件、丰富的应用场景,但最关键的是一点:这里不但能谋事,更能成事。就像陈吉宁所指出的:“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
一起“城”就未来
非夕科技的工程师在实验室工作
“雪中送炭!”当被问及在上海创新创业的感受,非夕科技创始人王世全说。
2015年的时候,王世全和几位联合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做机器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当时他就有一个感觉:虽然工业机器人已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传统机器人在工作时仍需要有固定轨迹和预设任务,总体“木头木脑”、适应性弱。
“能不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站在凳子上、扶住书柜的同时,另外一只手还能去做擦玻璃的动作?”带着这样的想法,王世全和小伙伴们设计出了“力控传感器”这一关键器件,一步步打造理想中的“自适应机器人”。
让“自适应机器人”从概念到商业化落地是非常艰巨的一环,非夕科技创始团队在全国调研了多个城市,最终锁定上海。“我们在创业初期就获得上海市经信委最高额的人工智能专项资金资助,以及闵行区的海创团队政策支持。这些支持真的是雪中送炭。”
更重要的是,上海还是全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高地。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达到7.5万台以上,产量居国内城市首位。未来三年,上海将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这对智能制造创业企业来说是巨大机遇。
从非夕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种力量、一股趋势:青年人才和城市发展,永远是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今天的上海,产业发展还在不断升级迭代中:除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在大力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四个“新赛道”,加快布局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这些厚植创新创业发展沃土的举措,为青年人才带来了拼搏奋斗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就要选择最合适的土壤。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上海还在发力:这里有大国重器,也有烟火弄巷。有前沿科技,也有潮流时尚。有精彩事业,也有璀璨生活。积力所举,“城”就未来。
舞台已经铺就,战书已经发出:你,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