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营经济在上海:成为体现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

2023年05月23日 20:38:5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23日电(记者 何欣荣、许超)从散发着烟火气的街边小店,到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百舸争流,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成果涌现——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

  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24日召开。围绕上海民营经济现状,以及如何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

  问:上海经济总量持续排在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这几年,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哪些新特征、新动向?

  答:民营经济一直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上海民营经济运行深度回调后逐步恢复,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7.1%;全年上海民营企业缴纳税收4666.4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2.7%。尽管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但从税收角度看,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是稳固的,势头是良好的。

  总体来看,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有民营市场主体306.84万户,当年新设民营市场主体39.76万户,占全市新设市场主体比重为95.9%,企业数量的增加为扩大就业、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增长情况看,2012年至2022年,上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由5379.37亿元提高至12082.82亿元。

  二是质量能级不断提升。2022年发布的上海市百强民营企业营收总额达到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在上海企业百强榜中,有49家是民营企业。目前,上海已认定501家民营企业总部,业务涵盖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多个领域。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上海的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上持续努力。2022年,上海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占比八成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从业态发展看,近年来,创新性、成长型民营企业为上海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在线新经济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业态模式新、质量品牌优、管理水平高的行业领军企业。

  四是社会贡献不断彰显。从扩大就业看,上海的民营企业吸纳了七成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从参与社会公益看,上海的民营企业积极投入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行动。截至今年4月,共有581家上海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额达到55.9亿元。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5582家民企踊跃投入大上海保卫战,建立735支突击队,据不完全统计,捐款捐物7.5亿元。

  用一句话来总结,上海民营经济过去功不可没,未来大有可期。

  问:为民营经济解难纾困、提振企业家信心,相关部门都出台了哪些实际措施?

  答: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提供成长沃土。

  第七次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201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目前已拓展到47家成员单位。今年4月,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要素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四个方面推出12项具体举措。

  2020年以来,上海陆续推出了《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和第六版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银企对接助力金融服务。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融资是民营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瞄准这一痛点难点,2020年在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下,上海市工商联牵头与上海市民政局、融资担保中心、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建立了“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着力打通金融惠企“最后一公里”。目前,该机制已覆盖16个区,381家商协会、20家金融机构,建立236个综合金融服务点。截至今年4月,这项机制服务企业51000余家,实现信贷支持2500多亿元。“政会银企”工作已两次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问: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还有哪些急难愁盼问题?

  答:为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近年来,上海探索建立政企互动、市区联动、商会协同的“民营经济圆桌会”,推动破解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

  比如,民营企业普遍融资难度较大、贷款利率偏高,获得的实际贷款份额低于其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环评等领域要面对的“玻璃门”“旋转门”依然存在;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反映新增用地紧缺、土地指标比较紧张,可租用的标准化厂房资源还有待增加;对于政府出台的惠益政策,很多小微企业由于没有配备专门人员对接,导致政策知晓率不高,或者知晓时间较晚错过准备时间。

  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政策扶持、招投标、融资、拖欠款等方面问题,“民营经济圆桌会”通过建言专报、会议纪要、企情专递等方式,积极推进有关意见建议解决,推动建设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

  问: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如何更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答:工商联工作的底盘在商会,工作支撑也在商会。深化商会改革,以建设具有上海特点的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组织为目标,率先在全国推动所属商会改革,完成乡镇(街道)商会注册登记任务。拓展组织覆盖,推动成立北外滩国际商会组织联盟和长三角地市商会联谊组织,在自贸区保税区等重点区域园区建立商会,新成立展览会展业商会和5家商协会服务中心,筹建上海工商联商协会工作委员会、数字经济商会和生物医药商会。激发商会活力,在党建引领下开展“一会一品牌”创建,全市420家商协会组织中有128家获评全国或市级“四好”商会。

  全国“四好”商会授牌。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与此同时, 2018以来,上海市推出了一系列与民营企业相关的政策。建议把这些相关法规政策集成提升,尽快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条例。这既能充分体现上海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要求的坚定决心,也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