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共话
新华网上海6月11日电(史依灵)传统文化在新背景之下被再次激活,文化管理如何促进文化多层次创新?如何在不同时期以创新推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日前,在沪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立三十周年暨第二届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数十位专家学者以专题交流的方式,对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数字文化管理、文化创意与管理创新等重要议题进行研讨。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立三十周年暨第二届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召开。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最早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于1993年5月创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表示,国际文化产业学科人才建设注重文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上海交大培养目标与国际同步,经过两代学者的努力,依托多种资源为文管人才建设提供支持。如今,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已逐步迈向专业化、学科化和团队化。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介绍,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发展在媒体与传播学院发挥了“抬头鹰”的作用,自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来,该专业先后获得十九项重大项目的立项,在学院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数字化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科技如何助推文化产业新模式?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认为,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工具的更新带动了产业的优化,创意产业、虚拟世界为未来新消费提供了便利,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新内容。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建新说,数字劳动和情感劳动已不足以解释文化产业中的新型劳动形式,数字情感劳动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耦合机制,数字情感劳动通过营销创意、文化、和传播,进而对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带来直接的影响。复旦大学中国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孟建表示,我国社会发展与文明形态紧密结合,媒介与文明已经成为社会演进的重大命题,“网络视听行业应形成合理文化架构,才能成就新技术革命的开放包容体系”。
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何关键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黄昌勇认为,产业体系、乡村振兴、高水平对外发展等都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以上海的创意工业转型空间设施为例,引申出数字转型、技术更新为传统商业、传统空间带来的挑战和探索的可能,以及在空间和数字转型的过程中,生产要素、消费要素、传播渠道、实体空间的转换与平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研究中心主任吴承忠从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入手,论证了新文科和新商科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发展变革,从多学科融合层面详细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文化管理研究的内容对象、技术方法和学科体制。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单世联认为,“创造性转化”是对百年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是民族精神的自由舒展而非僵化的程式。
据悉,该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