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动的上海”活力四射 一批交通项目加速落地

2021年10月07日 09:39:33 来源: 文汇报

  “建功号”盾构大口一张,自福建北路工作井一路向东掘进,势要“啃”出一条地下长廊来。这便是北横通道东段的建设现场。此时,距离“建功号”始发仅过去一周光景,百余位建设者坚守岗位,与机器加紧磨合,完成一道又一道工序。

  延伸,再延伸。北横通道是上海第二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全长19.1公里,其中,东段长8.2公里;西段已于今年6月通车。

  提速,再提速。今年以来,上海交通领域喜事不断。对外交通、市域交通、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在版图上先后落地,推动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流动的上海”活力四射。

  “大动脉”愈发强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交通建设,映照着城市发展。上海“大动脉”愈发强健,从平面到立体,从地面到地下,从市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65岁的杨高路迎来大动作改建工程。它伴随浦东新区共同成长,1992年改扩建后逐步形成目前的规模,是浦东从农田遍布变为高楼林立的缩影。如今,为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交通增长格局,杨高路正在分段、分节点地推进改造,未来将促进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支持和推动金色中环重点区域快速发展。

  市域交通方面,漕宝路快速化新建工程也在今年开工。此外,S7公路、北横通道西段建成通车,有序推进银都路越江、武宁路快速路、龙水南路等项目建设。区区对接道路陆翔路—祁连山路、临洮路跨吴淞江桥梁、金玉路跨油墩港3条已打通。

  地铁方便安全、快捷高效,是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今年上海轨道交通总体建设任务分两部分。全力推进4个在建项目,包括14号线、18号线一期、崇明线、世博文化公园地下空间预留工程;确保7个项目开工建设,分别是上半年开工的3/4号线改造、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以及下半年开工2个项目,为23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

  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密成型,为区域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以融合思维推动一体化发展。目前,G320松江段附属工程已开工。

  续建项目中,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平申线航道等项目按计划建设;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航塘公路桥建成通车;省界断头路复兴路、胜利路、朱吕公路通车。上海,正在连接更广阔的天地。

  在似乎一切都在讲求“快”的时代, “慢”对于上海依然重要。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重点指导新城和城市更新地区打造“连续成网、空间复合、便捷接驳、人文关怀、特色彰显”的慢行系统,下阶段将依托五大新城规划,聚焦核心功能区、枢纽片区、滨水风貌区、特色街区,塑造“一城一示范”高品质慢行示范区,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慢行示范项目。

  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960公里

  交通与城市如孪生兄弟一般亲密无间。城市随它的呼啸而脉动、喧嚣,早于早班而作,晚于晚班而息;它搭载着社会各色人群,包容着世间百态,以有节奏的韵律勾勒出城市内和城市间最富生机的图景。

  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持续完善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国领先,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

  巩固和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具体举措包括: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21号线、两港快线等多层次轨道交通,打造高效便捷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建立高效现代的航空快递物流体系,巩固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铁路对外通道方面,将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

  轨道交通,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2025年,上海中心城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将推进“五个新城”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记者 史博臻)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22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