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推进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建设
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年度经济贡献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将按离岸贸易实际收汇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奖励;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新片区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特殊需求研判及会商机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昨天发布,24条措施围绕促进离岸贸易产业集聚、支持离岸贸易项下国际结算和融资便利、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产业能级和质量,深化推进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建设。
促进离岸贸易产业进一步集聚
今年6月,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揭牌,离岸贸易服务中心、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等重要平台启动运行。今年以来,新片区加快重点贸易商落地集聚,推进配套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持续推动区内银行和贸易商创新实践,已吸引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五百强企业落户并陆续开展离岸贸易业务。
此次《若干措施》的发布有望促进离岸贸易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新政明确要进一步拓展政策覆盖的业务种类和支持范围,在积极探索适应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税制安排的同时,针对企业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年度经济贡献超1000万元,或对新片区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按离岸贸易实际收汇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奖励,促进存量企业做大离岸贸易规模、拓展离岸贸易新业务,吸引更多头部、重点贸易商落户临港。
“我们将把石油、天然气、光伏材料等业务引入上海,希望明年能首单落地,实现离岸贸易开门红。”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协鑫集团等9家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协鑫集团副董事长孙玮表示,新政“正逢其时”,协鑫此前积极投资海外油气项目,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从事大量的离岸贸易,配套政策落地将便利相关业务回归。
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满足企业需求
就在会后,不少企业也第一时间与银行展开交流,因为《若干措施》鼓励和推动临港新片区内银行自主优化审核流程,为诚信合规的贸易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同时,推进个案分析与研究,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加快离岸贸易规模化发展,需要解决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和监管的难题。“离岸贸易‘两头在外’,物流不经过境内,怎么评判它是真实的交易?”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王谨文表示,传统贸易的资金流、单证流和信息流匹配,而离岸贸易“两头在外”,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货物流不在境内,资金流在境内外来往,也没有报关等基础交易信息提供给银行支撑审核。
“不同行业的离岸贸易模式、交易单据、结算方式都有差异,针对特殊交易模式下的需求,新片区管委会会召集相关管理部门、银行、专业机构,大家会坐下来一起来商量特殊模式是否合理可行。”王谨文认为,《若干措施》的亮点之一在于个性化服务机制。通过管理部门、专业机构一事一议,“只要确保这家企业的需求、实际贸易的背景是真实合理的,我们就可以去支持。”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当天也发出“银行业支持新片区发展离岸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倡议”,并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金融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记者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