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文化:在服务人民中提升品牌标识度

2022年06月26日 09:22: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25日电(记者郭敬丹、吴振东、杨有宗)“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出更多‘上海原创’精品,听到这些内容,我备受鼓舞。”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5日开幕,上海歌舞团副团长、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代表对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分关注。

  会上,李强同志代表十一届上海市委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时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彰显新成效。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城市精神品格成风化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更加彰显。

  2021年6月10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大江大河》《攀登者》《1921》……近年来,上海打造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现取得丰硕成果。上海提出,要让文化更好服务广大市民,让市民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主人。

  记者了解到,上海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永不消逝的电波》三年来在全国演出超400场;“演艺大世界”在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范围已建成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31个,是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三年来已有145部剧目在此首发首演。

  “我们要不断思考,用什么样的创作去回应观众的期望。”朱洁静说,成长道路上,自己的责任感也在不断被激发,把每一场演出当作是第一场演出,希望自己永远充满活力。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要有精神生活的富足,必须扎实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李强说,要推出更多“上海原创”精品,持续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打造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最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最江南”的乡村文化肌理。

  2022年1月2日,人们在徐汇区徐家汇公园座椅上休息。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这启发我们,要做好文化旅游的‘民心工程’。”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代表说,将来要打造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小而美的演艺空间、口袋公园等等,真正实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更优的供给服务人民”,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信仰信念坚如磐石、舆论引导话语响亮、文化发展生机勃勃。李强说,上海将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在上海中学的课堂上讲述革命文物的红色故事。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兴业路上,中共一大会址历经百年芳华未改,红色历史的传播愈发深远。“讲解员化身‘主播’,带领大家‘云探馆’。馆藏革命文物走入课堂,走到孩子们身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代表说,作为党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讲好百年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植根人们心中。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