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到必扫”,守住防控成果

2022年07月13日 14:06:41 来源: 解放日报

  ■“场所码”“数字哨兵”是“监测哨”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快速展示“随申码”和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还能自动完成场所登记,提高通行和场所登记管理效率,在局部发现疫情风险时,也便于快速开展流调排查,防止疫情扩散

  今年3月以来,本市推广应用“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验人员健康信息,落实“扫码通行”疫情防控措施,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据统计,截至7月11日,全市各类场所主体已申领“场所码”266万个、布设“数字哨兵”78495台,7月以来日均扫码量、数据核验调用量突破5000万人次。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是否已经严格落实应贴尽贴、应扫尽扫?近日,记者走访本市部分公共场所发现,不主动扫码、不仔细验码的情况仍存在。

  “查验不严格,心里不踏实”

  记者注意到,市区一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餐馆均已布设了“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入口处还有工作人员查验。在茂名北路丰盛里的海森堡餐厅,服务人员正劝阻两位顾客入内就餐。在扫描“场所码”后,其中一位顾客的随申办上显示,他最近一次核酸阴性报告已是4天前的。尽管已经预定了座位,他只能无奈离开。“是我自己疏忽了,店家执行防疫要求,我们完全理解。”

  尽管绝大多数公共场所目前都已张贴“场所码”或布设“数字哨兵”,但记者在一些街边商铺观察到,不少顾客并没有主动扫描“场所码”,店主也没有提醒或严格查验。在长寿路上的一家便利店,连续好几位顾客都没有扫码就直接进门购物。“我们本来就要忙着卖货、收钱,人多了确实顾不上一个个检查。”被问及为何不提醒,店员小黄也一肚子苦衷,他直言,不仅担心严格查验“忙不过来”,更担心引发纠纷影响生意。

  公交、地铁等场所,也存在部分乘客没有扫码或工作人员查验不严的情况。在地铁12号线和13号线部分站点,记者注意到,安检人员看到绿码便直接放行,并未仔细查看每一位进站乘客核酸检测结果的有效期。在一趟64路公交车上,陆续上车的11名乘客中,有5人没有扫描车上张贴的“场所码”就直接落座,扫描“场所码”的乘客中也只有1人主动向司机出示扫码结果。乘客们上车时,司机并未要求他们扫码并出示结果。乘客姚阿姨说,刚开始要扫“场所码”时,由于要逐一查验,每一站停车上下客的时间都变得很长,有时候还会担心扫完码车就开了站不稳,“查验不严格,我们看了心里也有点不踏实”。

  扫码记录便于防止疫情扩散

  事实上,除了因一时疏忽忘记扫码之外,更有市民坦言,自己不主动扫码是“有意为之”。“万一我扫码之后留下行程轨迹,成了‘密接’,就要被隔离了,搞不好还要连累邻居和同事。干脆能不扫就不扫了。”在一家生鲜超市门口,前来买菜的胡女士不顾墙上显著的“场所码”告示,径直走了进去。采访中,有多名没有主动扫码的市民都表达了类似的顾虑。

  “推广应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可以使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疫情防控更精准,广大市民应积极配合。”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不仅可以快速展示“随申码”和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还能自动完成场所登记,提高通行和场所登记管理效率。同时,在局部发现疫情风险时,可以通过扫码记录快速关联相关人员,便于快速开展流调排查,防止疫情扩散。

  疫情防控专家也强调,“场所码”“数字哨兵”是“监测哨”的重要手段,需要市民积极亮码、扫码,做到“凡到必扫”“逢到必检”,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管理部门也应加大排查力度,共同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记者 吴頔)

  原标题:

  全市各类场所主体申领“场所码”266万个,记者发现部分场所查验仍不到位

  “凡到必扫”,守住防控成果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