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划定“路线图”系好“安全带”,上海发力数字经济
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
今年上海正在推动制定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将在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应用赋能、保障要素资源、加强治理规范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建设保驾护航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龚雯 桑彤 高少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成为上海当前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重要抓手。
6月以来,上海瞄准新赛道发布相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公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值得期待的是,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上海市数据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除此之外,今年上海还在推动制定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将从多维度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赛道高频亮相
为更好地聚焦新赛道,上海今年制定了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构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其中营收千亿级企业不少于2家,此外在交通、养老、医疗等10大应用场景涌现100+智能终端产品。
此外,上海推出相关特色产业园区。例如,国际氢能谷重点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氢能装备全产业链;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重点发展数字物流和智能仓储,加快布局无人机技术、航空物流装备、数字化场景和新兴技术研发应用。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表示,上海发力新赛道,将主要聚焦在两个维度上:一是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未来网络、智能硬件、芯片、工具软件平台等,将为数字化转型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虚实融合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智能城市、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数字经济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事增强现实(AR)业务的亮风台董事长廖春元表示,以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新赛道将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方向,随着生态圈不断聚能,产业联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等数字资产会反向促进生态圈的成长、进化,形成良性循环。
值得一看的是,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1日至3日召开,在今年大会申报SAIL奖的项目中,既有全球头部企业踊跃申报,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纷纷献宝,也有智能芯片、AI大模型等热门赛道集结。从目前公布的SAIL奖TOP30榜单看,包括友道智途5G+L4级智能重卡在洋山深水港的商业化应用、儿童白血病细胞学人工智能创新识别方法研发等。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孙跃说,大会国内外“朋友圈”越做越大,不仅体现了技术应用百花齐放,也折射出基础研究茁壮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在国外的顶会上,也有上海的代表前往参加。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分析空间环境模拟数据(2022年6月9日摄) 张建松摄/本刊
释放新动能
时值今夏持续高温,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格外重要。得益于高度自动化、精准定位等技术,一批自主飞行的智能巡检无人机沿着预设路线“上岗”作业,在提升电力巡检效率、保障用电的同时,也尽力将一线巡检员从高温酷暑中解放出来。
“相比人工操作的无人机,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进一步提升,比如原先每小时只能巡检1公里,现在可以巡检80公里。”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说,未来,公司将推进时空智能在汽车、农业、物流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智慧场景,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数字技术正润物细无声地赋能经济。
坐落在浦东张江的云从科技今年5月底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第一家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起初,云从科技从“计算机视觉”涉入,随着后期单点技术远远满足不了客户对整合业务的解决需求,公司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神经”和“大脑”,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云从科技副总裁朱健表示,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到千行百业,本轮上海疫情之后,生产型企业智能化需求飙升,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数量是原来的10至15倍,尤其是来自汽车行业的合作咨询较过去多达上百倍。
此外,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贷信息融合发展的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于近期开业。作为上海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平台发挥数据共享优势,支持金融机构提升数据利用能力,推出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周小全表示,要努力把地方征信平台打造成为一座连接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桥梁,不断推动“政、银、企、信”合作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促安全发展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至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认为,上海在数字人才、科研储备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优势明显。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预计更多应用将不断涌现,加快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按下“快行键”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系上“安全带”。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数据条例》施行,作为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把数据纳入法治轨道,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提升新型生产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业内专家认为,法律不是某个具体产品的“说明书”,一步步指导市场怎么做,而是首先要守牢底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创新,发现问题再“打补丁”,螺旋向上地助力一个行业、一个社会越来越完善。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到,落实《上海市数据条例》,加快出台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试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服务。出台上海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相关政策,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数据不仅能够说话,还要能够对话以及发挥生产力,所以推动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其可采集、可共享、可加工、可呈现、可复用,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说,上海每天有海量的数据产生,但数据安全是前提,它是前面的1,后面再多应用都是0。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上海正在推动制定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将在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应用赋能、加强治理规范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