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学期独立出来的劳动课怎么上

2022年09月19日 08:41:55 来源: 解放日报

  从9月1日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新的劳动课该怎么上?

  每周五下午,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校园“变身”成为一个微型小社会。五个年级分为六大社区,48间教室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有医院、邮局、银行、书店等。每个学生都是“蓬莱小镇”里的小镇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角色,模拟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蓬莱小镇”是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这个小社会课程为劳动教育创造了情境,使劳动教育随时随地发生:学生在小镇邮局为师生送信送报、在小镇超市整理货架、在小镇体育公园检票引导、在小镇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在这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学生可以感受各种劳动艰辛,体会劳动价值。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特级校长吴蓉瑾介绍,该校打造的“云厨房”,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烧菜,而是从烧菜这门技术中可以体会到食物营养搭配、孝敬长辈等许多内容,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同时,信息化手段记录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改进劳动技能,观察劳动习惯如何养成、激发兴趣。

  建校之初,位于嘉定安亭的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就开辟了“一米菜园”,如今已打造成一片“梯田”。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让劳动者出力、流汗。在校长王建芳看来,劳动教育是最大的跨学科、融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让孩子们通过手脑并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光荣。

  “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去劳动。”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特级校长孙纳新说,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学校有烹饪、插花等劳动课程,劳动形式有校园卫生包干区、打扫教室卫生、参与公益劳动、组织社会实践等。

  宝山区民办和衷中学利用社团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开设了20多门劳动育人活动课程:无土栽培、蔬艺园、航模制作、车模社、毛线编织、丝网花制作、手工DIY等,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社团活动形式,让学生收获劳动的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宝山区盛桥中学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将劳动教育融入。通过调研,以学生兴趣为起点,结合教师自身特长,进行课程开发,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走向体系化,形成了劳动特色课程群,包括编绳手工、扎染与缝纫、衍纸、园艺、机器人特色社团等,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兴趣,开阔眼界,增强自信。(记者 许沁 龚洁芸)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