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义良:对当下的笃定和对未来的坚定,来自于复旦的学习
新华网上海11月12日电(沈梅)2009年,正是国内地产行业轰轰烈烈之时。已在地产行业功成名就的谈义良却抽身而出,开启第二次创业,踏入了养老这一新领域。他戏谑自己当时还是个“门外汉”。面对种种困难,他却一直笃定稳健,一步步探索前行,将自己的一手创办的九如城集团打造成养老行业中的头部企业。
2009年,也是谈义良从复旦管理学院攻读EMBA正式毕业的年份。谈义良坦言,在这些年的奋斗中,复旦一直都给予自己力量:“对我们的战略,我从来不犹豫,而是非常自信地去执行。对当下的笃定和对未来的坚定,就来自于复旦的学习。”
复旦气质:笃定战略,稳健行进
“到更高的高度去认识未来社会的发展。”
2006年9月,谈义良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报到,入学攻读EMBA。回顾当时的这段经历,谈义良说:“EMBA更加系统性地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帮我们理清楚战略的层面、管理的层面、文化的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学到了知识,还有老师的智慧引领,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接触。我选择养老产业,与我在复旦读EMBA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老师会带你到更高的一个高度去认识未来社会的发展。”
2009年,谈义良“二次创业”,踏入养老产业,创立了九如城集团。那时,正是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时为中大地产董事长的谈义良的这一举措着实让人吃惊。
在谈义良看来,当年的惊人之举一方面是抱着回馈社会的初心,“我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那么我所考虑的就是,我所取得的社会资源,能不能去服务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则是他已先于大部分人,预见到了将来社会对养老的需求会很大:“那个时候看日本,还有欧洲的一些国家,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我想,老龄化一定是必然趋势。但当时国内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所以我更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谈义良坦言,初创时期确实很难:“做每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有它的困难。特别是初创时期,对于养老来讲,全社会能够提供的配套、辅助资源都很少。当初,我们就邀请一些国际的咨询公司来帮助我们看中国的养老产业怎么发展。他们所获得的数据、做出的模型,都是国外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花了三年的时间去看国外:当时他们国家是怎样应对老龄化这一问题的?在老龄化过程当中,长者的需求有哪些变化?那时候也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模型,来供我们做参考。我们就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养老商业模式。我们在国内做了很多调查研究,也邀请了我们复旦很多老师,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符合社会需求、未来发展的需求模型,以此来确定我们的养老模式。刚开始真的特别难,其实到后来每一个阶段也都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困难。到我们第一个样板项目做成,已经过去了将近6年的时间。我记得上海有家报纸有登过一篇文章叫《谈义良乌托邦式的养老梦想》,其实那个时候在旁人看起来真的是有一点空想。”
然而他从没有犹豫过。谈义良对复旦十分感恩:“我在那个时候去做养老,一定是要面对未知的、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市场,也没有看到客户的模样。每次,我面对重大的战略决策都会去请教老师,包括我后来读博士的苏勇老师,我们品牌方面的蒋青云老师,还有战略上的芮明杰老师。特别是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陆雄文院长,我重大的事情,都要单独请他给我时间来做交流。他会从理论的高度,预见企业成长,用国内国外的学识来指导我。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我感觉到了自己与复旦的渊源。最重要的是,我慢慢被复旦的人文气息所浸润。对我们的战略,我从来不犹豫,而是非常自信地去执行。对当下的笃定和对未来的坚定,就来自于复旦的学习。九如城并不算是复旦校友中的大企业,但我相信我们企业一定很稳健,不论是初期摸索模式阶段,还是未来的发展,我都很笃定。我与我的企业有复旦的基因,很稳健。”
登山精神:5年探索,迎来“养老元年”
“登山有目标有路径,碰到困难就等一等,山还在那边。”
作为复旦大学EMBA户外运动协会的会长,户外运动一直是谈义良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最热爱的项目。他曾徒步瑞典,穿越亚马逊雨林,探索南北极。他是中国戈壁挑战赛发起人,他将走戈壁看做是“战略定力”的最好诠释:“目标已经有了,你要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
谈义良也热爱热爱登山,他不仅多次与校友一起攀登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山大峰,还攀登过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在自己所写的《山在那里》一书中写道:“人们走出户外的步伐是回归自然的步伐,攀登雪山的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亲近与抚摩。而在雪山上光着膀子‘豪迈’是与冰雪和阳光的热吻,没有高低贵贱,都是大地之子。这是我带领中城联盟登山队登山时的真实感受。他们在自然中找到平等与自由,在攀登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谈义良说:“我喜欢登山,我有很多登山的照片。登山有目标有路径,碰到困难就等一等、停一停,山还在那边。”
虽然中国养老产业前景广阔,但梦想的面前还是横亘着严峻的现实:商业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前期投入巨大、产业链长、盈利周期长、专业人才短缺……想在养老产业有所建树,这何尝不是一次险象环生的登山之旅?
谈义良的内心却一直都是笃定的:“过去我们的战略,就像是登山有目标。当下的战略更像是冲浪,随时随地会有不同方向的浪过来,但你仍然要前进。这就是考验企业家的战略定力。我们就是要为长者服务,非常确定。我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那我就慢一年、慢两年来实现目标,但总的方向不会变,这个战略定力也不会变,我的复旦基因一直都在发挥作用。”
时间验证了谈义良的战略方向。2012年秋,九如城首个全国养老综合体——九如城宜兴养老综合体在江苏宜兴破土动工,率先推出医康养教研旅相融合的特色服务,运营业态涵盖养老综合体、康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康养中心护理院、颐养院、日间照料中心、居家上门服务等多级多层次养老服务。丰富的业态源自于谈义良长久以来的考察与研究,在当时可谓是业内前沿。
几个月后,被业内视为“养老产业发展元年”的2013年如期而至,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银发经济崛起。随后的数年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消费意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多个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养老产业政策效应加速释放。
谈义良将2013年的行业变化概括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实现了从养老事业到了养老产业的转变。”当时的九如城已经在这个领域探索了5年,有了宝贵的积累。谈义良表示:“不论是行业发展的研究、消费人群的研究,还是支付能力的风险等各方面,我们都有研究。有这样的5年做基础,我们能够从先行者的角度来帮助行业。我们也从各方面提供了我们的数据、模式和经验,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九如城也在业内其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2020年2月,花甲之年的谈义良带领39人的九如城抗疫志愿服务团队,跟随江苏民政援鄂养老支援队赶往武汉,来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支援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进入工作状态后,九如城团队将“院感防控”、“危难管理”、“长者照护”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体系。在实践的同时,团队坚持记录、总结经验,之后参与起草了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为全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耕行业:用余生服务长者
“每一位长者都是一本厚厚的书。”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从老家江苏宜兴出发,谈义良的养老事业已经遍布中国10多个省份,在60余个城市开设康复医院、连锁运营养老机构200余家、社区中心800余家、拥有员工逾8000人,总床位数超50000张,集医、康、养、教、研、旅为一体,服务惠及百余万家庭。
全国各地众多的九如城养老院都会在醒目的地方书写:“能为天下长者服务是我们最大的福报”。十多年来,谈义良一直都保持着“大走访”的习惯:“我一年会有两次‘大走访’,一次是在7月,一次是在春节前。我会去我们各地的养老院走一走,跟长者交流,去观察他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他深信:“每一位长者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大几十年的,甚至是近百年的经历。我有很厚的笔记本,用来记录他们每一个人所讲的最让我感动的话。这一群长者激励了我内心中的斗志,激发了我内心的力量,我立志:我的余生都要来从事养老服务。”
2021年底,“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亿万老人“老有所养”绘制了新蓝图。如今,我国养老产业政策效应正在加速释放,市场环境更加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不断丰富,产品升级加快,市场内生动力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养老产业正在开启新的篇章,谈义良也有自己的预想:“常规一个产业的发展要经过三个时期。我觉得养老产业的第一个时期‘初创期’是从2013年到2023年的10年。这一时期,大家都在探索产业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二个阶段,我认为是2023年到2033年的‘成长期’,此时产业日趋进步,老年人群也达到了银龄高峰成长期。2033年之后的十几年,产业将步入‘成熟期’,这个时候产业已经成熟,可以为大家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也为中国真正步入老龄化做好准备。”
对于未来,谈义良已经做好了准备,早在2019年,九如城的城市布局、机构落地、城市体系就已经基本建成,并定下了“十年九如城,十年九如家,十年九如人”的目标。谈义良解释:“‘十年九如家’是要用我们机构的布局与专业能力,辐射到千家万户。这十年我们要进入千家万户,来帮助他们照顾长者,更要来帮助家庭进行孝道建设,让子女更关心长辈。‘十年九如人’,我希望是迎接一个非营利性的志愿者时代,让更多人来参与到照顾老人的行列中来。养老的本质是孝道,孝道的载体在家庭,家庭的向往是幸福,幸福的源泉是仁爱。我想用30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个目标,实现新商业文明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