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索中华文明之源,“遂古之初——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展”亮相上海

2023年01月07日 09:33:5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6日电(沈梅)屈原在《天问》中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创世神话铸就了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格局,具有文明奠基的意义。“遂古之初——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展”正在上海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心厅举行。

    “遂古之初——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展”现场 新华网发(展方供图)

    本次展览从“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系列著作中选取了十三位中华人文始祖的代表性传世图像八十五幅,按照神话叙事的时间谱系,他们分别是盘古、伏羲、女娲、西王母、炎帝、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尧、舜、禹、仓颉。展览脉络根据这些创世神话人物图像表现形式的发展流变,以创作时间与媒介的演变梳理出“汉晋墓葬和祠堂出土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唐宋绢麻纸本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元明寺观壁画中的创世神话人物图像”“明清绢纸本创世神话人物图像”“历代版画中的创世神话人物图像”五个单元来呈现。

    不同形象的伏羲女娲,唐代,新疆吐鲁番出土 新华网发(展方供图)

    展览呈现的不同时期的神话人物画像作品 新华网发(展方供图)

    本次展览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的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之人物图像系列研究成果。该工程作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编纂中华创世神话资料,研究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脉络和体系,极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工程”系列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其中“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系列目前已出版10册。

    本次展览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曾在著作中提及,上海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本神话学著作《神话学ABC》(1928年)为大夏大学谢六逸先生所撰,在上海出版。茅盾先生的《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年)也在上海撰写和出版。吕思勉和杨宽先生在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的著作为神话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可见上海有悠久的神话学传统的积淀。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与明珠美术馆携手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上海人民出版社举办。新华文创·光的空间、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表示:“生动的神话仿佛悠久文明中凝练的神奇琥珀,流变中的图像亦是最为珍贵的历史信物,我们选取‘中华创世神话人物图像’为策展主线,带领大家跨入时间隧道,探究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纠错】 [责任编辑: 史依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