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民生访谈|从大绿地到小动物,绿容局长解码国际大都市生态获得感
新华网上海4月20日电(记者董雪)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多达2400余万,作为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上海如何解决生态空间缺乏的瓶颈?如何增加市民游客的生态获得感?小动物“进城”、树木春季飞絮、枝叶遮挡路牌等问题如何精细化治理?4月2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3民生访谈”,一一解答绿色生态领域的民生关切事。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3民生访谈”
公园绿地会有哪些新进展?
邓建平介绍,《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提出构建“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一带”指的是环城生态公园带,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通俗来讲,就是“一大环”和“五小环”。“一大环”主要由“环上”(98公里外环绿带)、“环内”(楔形绿地)、“环外”(生态间隔带)构成。“五小环”指的是“五个新城”绿环。
邓建平表示,今年,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将全面发力:推进10座“环上”公园年底焕新登场,并推动另外9座“环上”公园开工建设。同时,计划今年内建成14公里外环绿道;贯通4处外环绿道断点,推动21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开工;建成8座外环驿站,推动5座外环驿站开工。
另外,环内推进森兰、北蔡、三林、桃浦、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累计建成绿地100公顷。环外主动衔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快吴淞江生态间隔带规划研究。“五个新城”按照新城绿环专项规划,计划每个新城建成10公里以上绿道,完成3000亩左右新增森林面积,形成环新城森林公园群总体规划布局和实施计划,完成一处以上森林公园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
这是2023年3月14日拍摄的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旁的一处口袋公园。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开放绿地如何适应游客露营需求?
为满足越来越多游客对公园帐篷区活动的需求,2022年12月1日,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发布《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开放草坪或林下空间,为游客提供帐篷活动空间。
邓建平介绍,初步统计,上海全市有53座城市公园为游客提供可搭帐篷的区域,如上海辰山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高东生态园、黄兴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顾村公园、上海之鱼雕塑公园等。
不过,由于搭帐篷太过热门,也带来了草坪过度使用、垃圾乱扔、违规使用明火等养护管理难题,以及天幕帐篷绳索过长、地钉不牢等安全隐患。
邓建平表示,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及各区正在积极研究管理细则,平衡好绿化保护和游客休闲之间的关系。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公园根据植物生长周期特征采取草坪轮换制度,合理规划帐篷区开放时间。二是对帐篷区进行容量控制,每块草坪测算一个最大承载量,达到上限后现场由保安进行管控。三是在草坪中间留出儿童活动区,中间区域以及安全通道上禁止搭建帐篷。四是公园管理方打算对搭建天幕帐篷的游客下发安全告知书,提醒游客地钉要长一点,钉得深一点,也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在天幕帐篷下追逐打闹,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目前上海有条件的公园都在积极开放草坪供游客活动,加大了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保证草坪开放的质量。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也呼吁市民,在享受阳光、草坪的时候,注意文明游园,避免过度占用公共资源,让公园服务更多的游客。另外,使用明火的安全隐患非常大,这种行为是严格禁止的。
如何管好行道树和保护小动物?
2021年4月13日,一只白鹭在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环城河畔飞翔。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行走在上海街头,茂盛的法国梧桐等行道树常常让人仿佛置身公园之中。不过,随着树木的生长,遮挡信号灯、指示牌等问题时有发生。
邓建平表示,上海市绿容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市民困扰。一是将遮挡问题纳入网格员的巡查范围,并且与路口执勤交警联动,由他们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二是落实好行道树的养护单位责任,加强巡查研判,及时修剪。三是各区绿化市容部门对夏季可能会产生遮挡的树枝,在技术规范许可范围内加大修剪力度,对确实没有办法修剪的,在办理手续后,进行树木迁移。
防控果毛飞絮是行道树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主要是通过修剪来控果,去年冬季以来,外环线以内的梧桐树约75%完成了修剪。”邓建平说。
对于风貌保护等不宜修剪的区域,绿化市容部门探索了物理冲刷等技术,例如防控果毛飞絮的“四件套”:高射程风力机车将风筒对准树枝,吹落树上成熟脱落的果毛;雾炮抑尘车喷出水雾,将半空中的果毛带到地面;高压洒水车射出高压水柱,把地面上的果毛冲到路边;最后由机动清扫车和环卫师傅来收尾,通过机车清扫、人工清扫把路边的果毛处理掉。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上海的野生动物也逐渐增多。
邓建平介绍,上海监测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
为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上海正选择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和修复工作,已建有自然保护区4个,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个,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正式施行。邓建平介绍,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正在加快推动《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进程。新制定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在建立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完善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保护等方面体现上海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