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徽骆驼”如何影响大上海?《近代上海安徽人》出版解读 “沪上皖人”

2022年05月27日 20:09:0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孙丽萍、沈梅)在上海从“东南壮县”走向国际都市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安徽仁人志士的身影。近代安徽人在上海精彩的历史册页上留下了怎样的影像?

    上海江南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史研究室组织编写,著名历史学家熊月之主持研究的《近代上海安徽人》一书(上中下三编)27日举行线上研讨会。该书以翔实的史料梳理解读了近代“沪上皖人”这一特别的群体。

    近代上海有多少安徽移民?

    安徽与上海同处万里长江的下游,历来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近代中国百年长河中,八百里皖江一直是安徽人走向外界的主要通道,上海成为安徽人顺江东下的主要目的地。

    近代上海到底有多少安徽移民?该书指出,尽管这一问题“向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相关资料显示: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安徽人在上海移民中,名列前茅,通常排在第三或第四位。

    学者指出,上海公共租界自1885年开始有居民籍贯统计,华界自1929年开始有此类数据,法租界则一直没有此类数据。按照已有的数据估算,民国以后,上海安徽人增加较快,1915年约7万人,1925年约10万人,1935年约15万人。民国年间,安徽籍占上海城市总人口的3%左右。总体而言,上海安徽人众多,是由沪皖之间地缘、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的联系决定的。

    熊月之认为,安徽人是近代上海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数众多,特色鲜明,作用突出,影响巨大。

    “皖人”为何大规模移民上海?

    安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分为皖北,晥中,皖南。皖北与山东、河南联为一气。晥中属于南北方过渡地带。皖南则是小桥流水,江南水乡。学者指出,最早与上海地区发生联系的是皖南人,特别是徽州人。

    “前世不曾修,出世在徽州。”这是徽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也是一代又一代徽州人离乡背井外出经商的生动写照。明清时期,徽商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最为著名的商帮之一。

    《近代上海安徽人》一书指出,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战争以后,徽商先前活跃的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遭受兵燹特别严重,当地富商纷纷避地上海,徽商也竞相由其他城镇转移到上海。上海从此成为徽商高度集聚的地方。在此进程中,最关键性事件是李鸿章率领淮军进入上海。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重要官职,上海成为其政治发祥地。此后30多年,李鸿章对上海地区的发展,一直有着重要影响。江南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都在他亲自擘画或鼎力支持下创办。而围绕在李鸿章周围的大批皖人,从此活跃于上海舞台。

    清末民初,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众多现代企业的兴办,新式学校的创办,来沪安徽人迅速增加。历史学家发现,1911年至1920年,安徽灾情严重,亦有大量灾民难民向江南地区移动。总之,多方因素致使上海安徽人快速增多。

    安徽人对上海贡献几何?

    《近代上海安徽人》一书指出,安徽人在上海职业分布相当广泛,包括商业与工业、教育文化系统等方面。

    “无徽不成镇”。明清江南,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到处活跃着徽商的身影。例如,祖籍徽州的胡适,其高祖在乾嘉年间就“移民”浦东川沙镇,开了爿名叫“胡万和”的茶行。

    就商业门类而言,徽商在上海地区所经营的主要为盐业、茶业、典业、木业、餐馆业与墨业等六类。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盐商几乎全是徽州人。太平天国战争以后,上海逐渐成为外销茶叶最重要口岸。而徽商在上海设茶号茶庄,开茶店茶栈,办茶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此外,寓沪安徽人在教育文化方面一大贡献是创办或资助兴办一批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有上海广方言馆、格致书院、上海安徽中学、持志大学。

    上海市地方志学会会长王依群认为,近代上海文化方面,包括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是寓沪安徽人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影响最大的是怀宁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绩溪人汪孟邹创设亚东图书馆,在近代出版史、红色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其余如,婺源人汪汉溪是上海新闻史上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物;桐城人吴芝瑛,与秋瑾同办《中国女报》;潘玉良,是著名画家、雕塑家;安庆人程小青翻译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合肥人范鸿仙,是革命党中著名报人;来自太湖县的赵朴初,是佛教界著名人士:著名演员中,舒绣文来自安庆,王莹则是芜湖人……近代沪上皖人风流蕴藉,难以一一枚举。

    “皖人”如何融入“英雄之城”?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英雄之城,血液中流淌“红色”,而近代安徽人在其中表现尤其耀眼。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光寿指出,《新青年》创办,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都发生在上海,又都是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事。作为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的力量,安徽人在每一事件中都有非凡表现与重要影响。

    他举例说,上海大学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经办的大学。当时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说。而上海大学师生来源,有个突出现象,就是安徽人特多。

    “徽骆驼”如何影响大上海?

    学者指出,寓沪安徽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表现与影响,是由安徽人群体品格或者说是由安徽文化决定的。

    “勤劳笃实、识时顺变、商儒兼重与家国情怀,这是徽人文化特质。安徽人勤劳笃实的品格,被形象地称为‘徽骆驼’。”熊月之列举,安徽人因商儒兼重而识时顺变,因热爱乡土而具备强烈家国情怀。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辟路前驱,陈独秀在建党活动中总览全局,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振臂一呼,陈延年、陈乔年在反动派淫威前视死如归,张治中对来犯日军殊死拼搏,王亚樵刺杀反动军阀与卖国奸贼屡次舍生忘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致力平民教育鞠躬尽瘁……安徽人由此在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中,融入了强烈的安徽印记。

    “安徽人在上海的辉煌并非到此为止,仍在继续书写。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导入的安徽人较前更为众多,表现也较前更为丰富,更为精彩,更为动人。”

    与会学者指出,按照2020年11月1日所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常驻外来人口中,安徽人以242.64万人高居榜首。改革开放以来寓沪安徽人的表现,“值得另立一册而书写”。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0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