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家到439家,科创板开市3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三年的时间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增长至439家,总市值突破5.5万亿元,IPO融资额超6000亿元。科创板也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三年的时间里,科创板稳步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硬科技”企业集聚地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正式翻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而随着昨天国博电子和隆达股份的成功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也因此扩容至439家。
科创板开市3年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远不止于此。
诸多的数据显示,如今的科创板已经在整个A股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安永的报告就指出,2022年上半年,上交所科创板IPO融资额首次超过主板,A股前十大IPO中,5家来自科创板,上交所也凭借328亿美元的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34%。
此外,科创板上市公司还呈现出“高成长”属性。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增幅领先A股其他板块。
2020年7月23日起发布的科创50指数,在今年4月底开始的市场反弹中表现突出,4月27日至7月20日涨超24%,反弹幅度明显超过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板指数体系在不断完善,在科创50指数之后,科创信息、科创生物、科创芯片指数相继发布,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观测维度及投资标的。
从行业来看,如今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基本都集中于六大战略新兴行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三大行业,分别达到162家、92家、76家。科创板已经成为生物医药公司在美国、中国香港之外的全球主要上市地。
“硬科技”是这些上市企业的共同标签。根据统计,截至7月21日的4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公司数量分别为161家、89家、72家、57家,占比分别为36.84%、20.37%、16.48%、13.04%,合计占比超86%。
作为中国“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科创板公司“高研发”特质显著,在研发支出增速、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等指标上均高于A股市场整体水平。据上交所数据,科创板公司2021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科创板公司2021全年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
开市3年来,国际投资者也已成为科创板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当前43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已经有58家被纳入沪股通,近两年科创板股票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展望未来,中金公司表示,科创板有望在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鼓励长期投资者入市、引导科创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向上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
“科创板成立短短三年,已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发展及科技产业的巨大潜力。”花旗中国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张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预计对全球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花旗希望助力更多科创板企业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
自打“出生”以来,制度改革就是科创板身上最亮的一张名片。三年来,科创板稳步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各项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科创板开市三年整体运行平稳,在新股发行、交易制度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注册制改革试点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如今,改革仍在继续。7月15日,上交所发布相关规则和配套业务指南,对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作出更加具体细化的交易和监管安排。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的推出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的重要举措,当前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更好推进板块建设。
“科创板推出做市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迫在眉睫。由于科创板企业估值定价极具专业性,借助做市商交易制度来形成均衡价格,这有利于平滑市场股价,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有业内人士表示。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新形势,上交所将继续保持改革定力,坚持“硬字当头”的板块定位,进一步发挥好“试验田”的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刘逖提出,科创板将持续优化上市审核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开门办审核”;此外,还要强化发行定价市场化约束机制,研究推动创新交易机制落地实施,完善持续监管相关制度规则,提升市场获得感与制度吸引力。(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