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疫情挑战: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自主可控?企业如何构筑新的韧性和竞争力?

2022年08月22日 10:23: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22日电(记者 吴宇)来自上海海关和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因疫情处于全域静态管理中的上海市,当月实现进出口2191.4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月下降36.5%。6月,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月实现进出口3740.7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9.6%,较4月“谷底”大幅回升46.2个百分点,走出了一条“V”形修复曲线。7月,上海进出口更是首次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达4042.2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以上海市上半年外贸的“V”形修复曲线为例,如何在持续蔓延、变异的疫情挑战下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企业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构筑新的韧性和竞争力?近日举办的2022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线上交流会传出学界的最新声音。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典范认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一定是全产业链的发展,重要的是遇到各种内外部的突发性冲击时,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以及常态化防控下的“再生”考验,首先应建立产业链常态化应急协同响应机制,即通过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打通重点地区的员工返岗、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确保重点产业链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员工无压力、常态化生产经营;其次是建立常态化复工复产督查机制和重点产业链协调机制,稳定供应链企业信心;第三是让短期纾困政策向中长期创新政策支持转变,特别是强化中长期研发补助、投资与创新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

  如何更好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下走向自主可控?余典范建议尽快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产业链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重点产业链跟踪、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产业基础、能力现状及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解决瓶颈问题,实时分析预测“断链”“断供”等对核心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建立产业链常态化应急协同响应机制。

  余典范认为,本次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外部不确定性冲击愈发频繁的背景下,应积极将供应链弹性制度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相关举措包括:优化港口、卡车运输、铁路、仓储等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关键产品目录;强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对话与合作,确保发生危机时保持供应链的持续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认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构筑新的韧性和竞争力,短期而言,首先要优化内部管理,包括做好现金流、货物流、供应链以及人力和订单等方面的管理;长期来看,则需致力打造四类更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一是“新赛道企业”。聚焦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在打造智慧型城市空间中创造新业态、新服务、新需求,培育一批新型平台企业。

  二是“新冠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布局,更好发挥科创板强“磁力” 作用,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加大新兴科技产品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三是“新国际企业”。以上海为例,在建设成为全球技术、数据、资本等要素“交汇点”的新一轮开放过程中,应加快管理体制创新,在数字贸易、跨境电 商、服务外包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国际化企业。

  四是“新服务企业”(新零售企业)。即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