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港向海而兴:韧性十足破浪前行

2022年08月24日 09:17:3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23日电(记者 贾远琨 丁汀)从高空俯瞰,洋山港正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

   洋山港作业场景(受访单位供图)

  昼夜不停、全年无休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迎来世界各地的大型货轮停靠;远离洋山港的商务楼里,工作人员动动按钮即可轻松操控港口桥吊;造船基地承揽海外订单应接不暇,正在建造的世界一流大型货轮“摩肩接踵”亟待出海……这些场景彰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劲“耐力”、硬核“实力”和创新“潜力”,为稳定外贸、畅通供应链提供坚实保障。

  疏解堵点断点 保稳保畅“通江海”

  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疫情给全球航运业造成重创,不少海外大港陷入滞港“泥潭”导致物流通道遇阻,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

   洋山港作业场景(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当海外港口为“堵点”发愁时,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运作正常。“21台桥吊、108台轨道吊,远程操控仅需7至8名工作人员,无接触作业降低了疫情的冲击,还提高效率减少拥堵,为国际货轮争取宝贵时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尚东分公司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说。

    洋山港作业场景(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上海港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功能,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作用“千里运空箱”,以“输血”方式为外贸企业补充集装箱供给,还与马士基、达飞等国际航运企业一起打造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成为集装箱周转“蓄水池”。

   洋山港作业场景(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帮助外贸企业打通出口航路,还需要深入到物流网络的“毛细血管”。多年来,上海港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与物流一体化,整合“水—公—铁”物流通道资源,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实现全流程覆盖,让物流通道连接江海、驶向深蓝。

  固底板锻长板 全要素集聚“强筋骨”

  8月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双轮”同造时代。其建造地是上海的外高桥码头,这里几乎集聚了各类船型中最大、最先进的船舶产品,如同一所户外船舶展览馆。

  雄厚的船舶制造实力、广阔的产业发展腹地、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都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突出优势,这些优势在上海航运资源加快集聚、服务功能整体提升的支撑下进一步加强。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效果图(受访单位提供)

  中国船舶集团落户上海,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中国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一起,在上海形成从制造、运营到信息、服务的航运全要素集聚。

  除了规模大、要素全,底子厚、冲劲足、潜力大也能体现国际航运中心的“硬核”实力。

   洋山港作业场景(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近年来,上海航运高端服务业依托航运物流体系化建设加快发展。目前,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全国占比近1/4,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202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位列全球第三。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全球排名前列的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上海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体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的提升。

  以变应变 开放创新“优布局”

  “通过数据大屏,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在航船舶的状态,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收集、分析信息,有助于制定更科学高效的运营计划。”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扬帆说。

   洋山港作业场景(受访单位提供)

  数字航运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中国航运业的新探索已经走在前列,并已付诸实践。中远海运集团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牵头打造了行业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推出“无纸化放货”,将进口货物单证手续办理完成时间从24至4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

  产业布局由浅入深,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延伸。网络布局则是由近及远,通过模式创新和管理互通,提升航运网络的运转效率。上港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已经通过港口建设合作加快全球化布局,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辐射作用的重要体现。

   洋山港作业场景(受访单位提供)

  大海从不平静,全球航路也会遭遇急流暗礁。面对航运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挑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变应变,在开放创新中不断开创航运发展新局面。(完)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