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建文谈心象艺术:于心灵深处的思想交汇与碰撞

2023年02月26日 20:39:3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26日电(沈梅)日前,由俞建文撰写、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心象艺术概论》正式出版。在上海接受记者专访时,俞建文分享了他独到的艺术心得。

  出书:详尽细致阐释心象艺术

  俞建文《心象艺术概论》一书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通过起承转合、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审美内涵、文化坐标等八个章节,详尽阐释心象艺术。柴祖舜,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擅长中西绘画创作与教学。早年擅油画和水墨人物,之后以意象彩墨抒怀写心,引发热烈反响。

  何为心象艺术?俞建文认为:“以心生于天地之和,象显在圆融至美,乃为心象”。他指出,心象艺术来自中西合璧。近现代以来,中国画的艺术实践有了新的创造: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黄宾虹焦墨、宿墨、积墨等,均给中国画抽象化创作以重要启迪。而西方现代抽象画的不断被引入国门,如法籍华商画家赵无极、朱德群以及美国波洛克的现代抽象派作品更让柴祖舜在艺术风格上得以凤凰涅樂。

  

柴祖舜作品《彩练》。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柴祖舜作品《春融》。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感悟:领会画家的万千心象

  俞建文回忆,自己与柴祖舜结缘于1986年。当时他应邀担任《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集》主编。在此期间,俞建文结识了柴祖舜。

  俞建文对柴祖舜作品的初感是:“混沌初开、万物云腾,这便是观赏后浮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深入的交往、了解,让他对柴祖舜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感悟:“柴先生晚年时期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两个膝盖全坏了,疼痛得无法入睡。他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来完成创作。我一直在追寻他到底凭什么样的毅力,依然继续原创性的工作。”

  回顾柴祖舜生平,俞建文在书中写道:柴祖舜出生于民国晚期,经历了战争年代,饱受岁月摧残。但是这些常人看来是无尽的痛苦,在柴祖舜那里却是一笔财富。晚年的柴祖舜身虽残而对艺术追求之志不坠,倾其数十年人生的积累……综合吸收了中西方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技巧,创造出全新的心象艺术。

  通过柴祖舜的画作,俞建文感悟到画家的万千心象,“观者能在心象画作中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光线看到不同意象”。通过欣赏他的画作,也勾起了俞建文自己多年来探索人生之路,积极面对挑战的心灵深思。他赞叹:“大师级的作品应该与观众有心灵深处思想交汇与碰撞。”

  

柴祖舜作品《心象 2012-75》。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柴祖舜作品《云崖暖》。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展望:艺术家应深入生活、永续激情

  俞建文认为,心象艺术在形式和表达上既不完全照搬西方当代艺术风格,也不等同于东方现代艺术风格,却又两者兼而有之,是画家消化整合了两者的创作技法、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之后的融合和创新。

  多年来,俞建文策划、参与众多心象艺术的展览:“我们已经为心象艺术,在中国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天津美术馆等国内知名展馆办展,也在港澳台地区举行过多次展览,还在美国、柏林、英国等国家办展。以后,我们会继续去推动心象艺术的展览。”

  近日,ChatGPT以“无所不能”之姿引发各界关注。当下,人工智能的赋能也为机器人画画创造了无限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应当如何坚守创作初心呢?俞建文认为:“艺术是最能够逃离量化标准的。即便面对人工智能化时代,艺术也是不可限制的。作为艺术家,更要深入我们的生活、深入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并且保持中华传统文化中永续激情的、不断开放融合的创新精神。”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0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