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穿越,浦江两岸往来成坦途
今年国庆节前夜,江浦路隧道主线试通车,这是黄浦江上建成投运的第17条越江隧道。家住杨浦区海鹏花苑的李先生十分感慨:“以前去浦东,要上杨浦大桥绕一下,起码多走5公里。江浦路隧道通车后,现在只要四五分钟就能到达浦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隧道穿越、大桥飞架、地铁迅驰,黄浦江两岸往来成坦途,当年百万人次乘轮渡过江的场景只留存在记忆中。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连续奋战,上海各项越江工程不仅解决了市民群众过江难问题,更成为黄浦江两岸一个个标志性设施。
条条“蛟龙”越江而行,盛满上海往事
江浦路隧道通车后,上海目前还有两条越江公路隧道仍在建设中——龙水南路隧道、银都路隧道,计划2024年建成。
龙水南路越江隧道的重点服务区域为浦东三林南部、前滩区域到上海南站、徐汇滨江、长桥等地的中短距离交通。建成后,从徐汇到浦东的行车时间有望缩短至10分钟;银都路越江隧道全长约3.8公里,呈东西向,是连通徐汇、闵行、浦东的重要通道,有利于推进郊区城镇化建设,还能缓解莘庄立交、S20西段和南段的交通压力。
一条条越江隧道的建成,与具体的时代背景形成了深刻互证,盛满了上海往事。
1971年6月,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车。它不仅是上海的第一条越江隧道,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越江隧道。它的建成,打破了轮渡作为过江唯一方式的格局。
1980年10月,市公交公司汽车五场开辟了第一条黄浦江隧道公交线——隧道专线,结束了上海没有一条公交过江线路的历史,机动车从隧道过江仅需6分钟。
然而,只有一条越江隧道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越江需求。1988年12月,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宣告建成通车,再一次跨越滔滔黄浦江水,连接城市东西,也奏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序曲。
2003年后,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一条条隧道又相继建成通车,在隧道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之最”,彰显了举足轻重的建设成果。它们分布在黄浦江30多公里岸线上,平均每2公里岸线就有一条,方便市民快速过江,更助推黄浦江两岸的非凡跃变。
新桥型新工艺,越江大桥承担新使命
浦江恒流,上海恒新。经过多年发展,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已将浦东浦西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目前的跨黄浦江大桥,除卢浦大桥为拱桥外,其余均为斜拉桥或梁式桥。悬索桥一直以来是大跨度桥梁代名词,近年来,自锚式悬索桥逐步发展起来,因其跨越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等特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桥梁设计中。
建设中的嘉松公路越江大桥是黄浦江上第14座越江大桥,也是首座悬索桥。造型别具一格,主塔以江南建筑窗花艺术为原型并融入中国结元素,体现地方文化艺术的诗情画意。嘉松公路越江大桥的总体设计方案,同步考虑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过江问题。大桥主桥及引桥两侧均设置慢行系统,居民可直接从引桥骑行至对岸。
第13座越江大桥闵浦三桥也是一座可以“走”的大桥,在设计初期便考虑到行人与非机动车过江通行需求。桥面采用错层布置,上层供机动车辆通行,下层供人非通行。去年年底,闵浦三桥人非通道开放交通,市民可以搭乘分布在两岸的16部大型垂直电梯到达步行层,10分钟漫步过江,往返奉贤、闵行两区。
专家表示,以往越江大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车行。如今大桥建设纳入慢行系统,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记者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