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博贯通培养能否成顶尖人才“梦工厂”

2022年07月06日 10:48:17 来源: 文汇报

  这个招生季,诸多大学在顶尖人才培养上打出的一手新牌,引来高教界持续关注。

  以沪上高校为例。今年,复旦大学本科招生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博贯通项目,根据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由资深教授乃至两院院士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学校所有专业都对接“卓博计划”,即学生本科毕业后,就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博士培养通道。在上海交通大学,“4+4”模式的推出也打通了从本科到博士贯通培养新路径。

  那么,哪类考生更适合选择这类培养模式?知名高校不断在本科生招生中扩大本研尤其是本博贯通培养的范围和规模,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有业界人士直言,贯通培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旨在通过长周期计划,消解人才培养中的功利化倾向,从而让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与其说这是吸引招生的“新筹码”,不如说这是高校为打造让基础学科顶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梦工厂”所作的探索。

  缩短培养周期,为基础科研人才“黄金10年”腾出更多空间

  “长周期的人才培养,对于基础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要。”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负责人杨颉算了一笔账,如果学生从本科到博士每一个环节都很顺利,那么博士毕业应该在28岁左右。但是,目前博士延期毕业的比例非常高,毕业年龄一般都在30岁左右,而博士毕业到独立科研还会有一个转换过程。如此一算,基础学科研究人才最具创新活力的黄金10年已经所剩无几了。

  扩大本博贯通人才培养范围和规模早就有迹可循。教育部推出拔尖计划2.0方案时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培养,进一步探索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去年8月,上海市教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到,要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着力于提早发现有科研兴趣和科研潜质的学生。

  改变学生大学四年围着绩点“卷”的现状

  “贯通本博培养的通道,有助于让更多有科研潜质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和研究上,不用为科研以外的问题操心。就高校而言,可以更专注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端的科学家。”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杰最近刚结束在外省市的招生工作返沪。他坦言,确实有一批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咨询志愿填报时只关注本博贯通培养项目。

  还有业内人士直言,本博贯通培养的实施,有助于为一部分有科研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照顾”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大学四年围着绩点“卷”。

  顶尖科研人才虽然小众,但需要土壤和大量投入

  虽然高校不断推进本博贯通培养的探索,但与之相关的讨论、甚至争议也不少。最容易产生分歧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学生选择了本博贯通项目,但中途发现读不下去了该怎么办?“目前,不论是试点拔尖人才培养的本博贯通,还是‘4+4’模式,基本都设置了退出通道。”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告诉记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最核心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学术引导,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尽量给每一个人最合适的教育。

  有分析认为,就高校内部管理而言,本科人才培养与硕士、博士阶段人才培养原本就分属不同管理部门,需要打通两个阶段之间的隔阂,统筹规划本研贯通培养,这些都有赖于各种政策的支持和突破。“顶尖科研人才虽然小众,但是需要有土壤,有大量投入,才可能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记者 姜澎)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3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