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医说医|从实验室到手术室 打造面向未来的九院

2023年01月19日 15:05:5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19日电(记者袁全)在2022年7月发布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上海有一家医院名列榜首。在同年11月召开的第十九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它又成为唯一获得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的医疗机构。它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九院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医院。”在做客2022“有医说医”——对话顶尖医院院长全媒体大型访谈时,院长吴皓如此阐述九院的发展定位。作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具备强大临床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如何面向未来,朝着创建国际化研究型医院的目标不懈奋斗?在访谈中,吴皓给出了属于九院的答案。

  病房里的研究,是学科也是科学

  科技创新的亮眼成就背后,是九院在学科建设上的精益求精。“学科建设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也是院长考虑的首要问题,推动学科建设永远在路上。”吴皓表示,九院的目标是建成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群。

  作为综合性医院,九院整体学科实力雄厚,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水平拔尖的优势学科。口腔医学、骨科、整复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组织工程、3D打印、医用生物材料等均入选《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十三五”规划》“腾飞计划”。眼部疾病和口腔疾病分别获批“十四五”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为“双一流”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整形外科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实现连续12年排名第1位,口腔医学、耳鼻喉科、眼科也均位列前10。

  “对医院来讲,最重要的研究是在病房里的研究。临床研究是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 吴皓表示,在临床实践中提出学科问题,然后通过临床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把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这是学科发展最重要,也是最科学的途径。为此,九院于2017年成立临床研究中心,旨在建设医院临床研究体系,推动学科临床研究。

整复外科李青峰教授团队手术照片。新华网 发(受访单位供图)

  人才培养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九院拥有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缔造了“一院五院士”的佳话。在此基础上,九院坚持“人才强院”建设目标,通过“引育并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年轻人。”吴皓说,九院以博士后队伍建设为抓手,吸引优秀的研究型青年人才加入临床和科研一线工作,不断推进医院高层次科研人才储备。近年来持续加大博士后招收培养力度,出台博士后激励计划,打造“平台效应”,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约为150人的博士后队伍,对九院的学科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九院通过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于2020年全职引进医院首位“洋医生科学家”——全球牙科学领域顶级专家托内特教授,开辟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国际化道路。

  成果转化,要回归临床也要走向市场

  2022年可谓是九院的科技创新成果“丰收年”,奖项背后是“厚积”的科研势能。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国内首个3D打印临床转化中心、交大-九院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交大医学院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重磅机构十年来渐次落地,成为九院辉煌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

  “医学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吴皓表示,知识产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九院向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医院的重点推进工作,制定了“科技创新引领,临床需求驱动”的九院知识产权方针。

国家口腔临床疾病研究中心实操室。新华网 发(受访单位供图)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九院专门成立成果转化办公室,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服务,配备知识产权工作者、专利代理人、技术经纪人和律师的“专业团队”,将医疗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和临床实践对接起来,助推知识产权最终转化为医疗市场上的器械、药物等产品。

  近年来,从九院走出的多项科研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为医疗市场上的产品,造福了众多患者。吴皓介绍,由骨科主任医师李慧武团队和微创医疗器械公司联合研发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取得中国和美国的产品注册证,在国内和国际上进入临床应用,实现了从临床问题的提出到产品临床试验,再到产品注册,最后成为商品的闭环;由其本人带领的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听觉脑干植入系统”于2021年研制成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众多无法通过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耳聋患者有望摆脱进口依赖,迎来“新声”。

  据统计,2018至2022年,九院共授权1718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3件),90个转化项目,协议总金额约6.09亿元人民币。

  服务患者,让科技感带来获得感

  “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最终仍然要落到患者身上。”吴皓强调,医院最终是要解决临床问题、为老百姓看病,医院的一切发展成果要真正落实到解决临床复杂疑难疾病、解决老百姓就医问题上。

  在医院内部,九院紧紧围绕患者需求,进行了门急诊结构、环境及流程的深度优化,采取了远程医疗、预约诊疗、MDT多学科协作、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日间手术等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通过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打造一站式为民服务,努力提升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处置能力,改善患者就医的体验感和便捷性。

  “除了提供最方便、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以外,大型医院还要具备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能开别人不能开的刀,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为此,九院经过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目前已形成“一院三区”协同发展新格局,除了依然矗立在黄浦区制造局路上的百年老院区(南部院区),还有位于宝山区的北部院区,以及浦东院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新华网 发(受访单位供图)

  吴皓介绍,南部院区是专科特色比较鲜明的院区,包括整形外科、口腔、眼科、耳鼻喉科、骨科等传统强势学科;北部院区是一个综合性院区,前身是宝钢医院,2015年合并到九院,人事、行政、医疗等均实行一体化管理,重点发展创伤医学、内外妇儿学科,并承担面向上海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综合性医学中心功能;浦东院区的建设重点是临床研究,在基本医疗服务之外设置了临床研究实验室,以及配套的临床研究门诊、病房、生物样本库。他还透露,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九院正在浦东新区祝桥镇建设新的大型院区,以承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建设发展,未来还要发挥区域性综合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

  为让九院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更广区域、服务更多患者,医院全力推进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黄浦、奉贤、宝山等3个市内医疗联合体;积极参与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融合发展,签约多个跨省医疗联合体,推进特色专科联盟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22“有医说医”——对话顶尖医院院长全媒体大型访谈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起举办,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及太平洋健康险公司全程支持。该大型访谈旨在通过与院长们的精彩对话,讲好“医院故事”“医生故事”,搭建专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参与采写:李嘉铭)

  监制:姜微

  策划:杨金志、季蕾

  统筹:姚玉洁、仇逸、周琳

  记者:袁全、龚雯

  协调:蒋宏良、洪逸飞、刘一鸣

  视频:查伟诚、肖劲涛、衣睿童、张烨成

  文案:邓侃、杨子华

  海报:杜梁楠

  新华社上海分社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联合出品

  全程支持: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及太平洋健康险公司

【纠错】 [责任编辑: 许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