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民生访谈|市商务委主任: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减速”
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记者 周蕊)疫情不减全球品牌信心,上半年新开首店数量蝉联第一;“老字号”与新消费品牌“共舞”,向云端要动能……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做客“2022民生访谈”,解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减速”背后的“密码”。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做客“2022民生访谈”。受访对象提供
商贸业“回温”,“熟悉的上海”如常归来
堂食回归了,家门口的菜市场逐步恢复营业,地标性商圈重新“飘香”……6月以来,上海的商贸业逐步“回温”,“熟悉的上海”正在如常归来。
“堂食不仅是吃什么,更是和谁吃、在哪吃,无论是对餐饮企业的复商复市,还是对居民体验‘如常的上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顾军说,有数据显示,堂食是餐饮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大约占餐饮行业收入的85%,上海积极出台纾困扶持政策,支持餐饮行业渡过难关、恢复活力。
顾军说,餐饮业相对一般行业的消费场景有所不同,具有室内、聚集、消费时间长、不戴口罩的特点,基于行业的特点,上海秉承在保障市民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餐饮业逐步恢复“烟火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复堂食。
6月29日中午,豫园商城的南翔馒头店内,消费者正在就餐。新华社记者 周蕊 摄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近九成的餐厅恢复堂食,餐饮消费复苏势头强劲。其中,大中型餐饮类堂食恢复率93.2%;小型餐饮类堂食恢复率88.5%。美团平台监测显示,上海恢复堂食的第一天,上海地区到店餐饮消费额环比增长195%,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0%水平;恢复堂食首个周日,上海到店餐饮消费额环比增长158%,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水平。
餐饮业快速“回温”,家门口的小菜场也在逐步回复。截至7月4日,上海已经有650家菜市场恢复营业,复市率达到74.3%。“我们鼓励复市的菜市场集中采购货源,适当提高开摊率,支持部分菜市场继续开展线上订、线下送或消费者自提服务”顾军说。
“‘烟火气’来之不易。”顾军介绍,上海正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供应,抓好“夏淡”期间的蔬菜保供工作,全力推进批发市场复工复市。目前,主要批发市场蔬菜日均批发交易量已恢复至5000吨以上。
首发经济驱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减速”
7月8日,上海地标性的南京西路商圈上,迎来了知名意大利奢侈品集团OTB旗下四大先锋时尚设计品牌Maison Margiela、MARNI、JIL SANDER、AMIRI旗舰店入驻,这也是上海进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后首批亮相的高能级“首店”之一。
Maison Margiela全球最大旗舰店落户上海市南京西路商圈。受访对象提供
疫情是否影响了全球品牌前来上海发新品、开新店的信心?数据会说话。顾军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吸引了366家首店落户,新开首店数量持续蝉联内地“首店之都”的桂冠。
“首店落户数据,一方面说明这些品牌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否则不会把首创式的商业模式放在这里,另一方面,也表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了首店落地包括迅速拓展市场的基础条件。”顾军说。
统计显示,2021年,上海累计开设各类品牌首店1078家,其中,全球首店或者亚洲首店14家,中国及内地首店167家,吸引了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沪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顾军介绍,伴随着上海商贸业回暖,越来越多的首发活动正在逐步复苏,路易威登集团、历峰集团、开云集团等均推出了全球新品首发,欧莱雅也举办了美妆科技“元宇宙路演”,率领旗下31个美妆品牌陆续推出了百余款新品。根据计划,今年下半年,上海还将举办“2022全球新品首发季”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鼓励国内外品牌在沪首发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设立企业总部,培育形成从‘首发’到‘首店’到‘总部’的‘首发经济’效应。”顾军说。
根据计划,上海将支持国际品牌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乃至全球总部,全面升级南京东路等重点商圈业态和服务功能,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等打造成为新品发布地标性载体。与此同时,加快培养和吸引时尚设计师、专业经纪人、专业买手等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扶持、活动报备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供给,为新品首发和首店落户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数字化驱动,锻造“一老一新”上海品牌美誉度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并不仅仅是打造让全球消费者“近悦远来”的商圈和购物目的地,还需要云端赋能,加快消费与产业融合,形成上海本土品牌的美誉度,在活化“老字号”的同时,为新消费创造更好的发挥空间。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味着我们欢迎国外各类品牌的商品在上海集聚,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本土品牌一定不能缺位,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土品牌更是一个城市品牌竞争力重要的体现。”顾军说。
“‘老字号’历史悠久,但这不等于老字号可以仅仅靠记忆和情怀来保持市场,而是需要将匠心精神、品质保障传承下去的同时,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客群,融入新时尚,赋予新体验。”在顾军看来,“老字号”也要搭载互联网的快车,抓住机遇。
顾军介绍,电商平台正在与上海制造品牌、商业品牌、老字号品牌开展深层次合作,以大白兔、回力、英雄等为代表的上海老字号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老庙黄金、光明等老字号在今年618大促中的增速要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顾军说,互联网助力上海品牌提升美誉度,不仅体现在“老字号”的“翻红”,还体现在一批新消费品牌的快速“蹿红”。主流电商平台统计显示,上海贡献了全国近1/6新锐品牌销售额,网络新消费品牌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上海出品”成为助力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疫情期间,本土护肤品牌林清轩有19名专职电商主播直播带货,5月全渠道业绩同比增长15.9%。受访对象提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推动引领性本土品牌培育工程,集中推出林清轩、小蓝象等121个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上海新品牌和“老字号”。上海还在组织引领性本土品牌进入购物中心、电商平台、离境退税免税店等,开设“引领性本土品牌集合馆”,同时,深化品牌价值第三方评估体系建设,探索“上海品牌”认证机制。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有‘洋面孔’也有‘国潮范’,既有‘老字号’也有新消费,交相辉映,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顾军说。(完)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